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中秋节拜月的风俗是怎么来的

时间:2024-07-01 17:34:02

中秋节在很多地方还有这样一种习俗,叫做中秋节拜月,这也让大家很是好奇中秋节拜月的风俗是怎么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在中秋节拜月,中秋节拜月的时候要准备些什么呢,那么接下来大家就随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中秋节拜月的风俗是怎么来的

拜月是我国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人们为什么要在中秋节拜月

根据野史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丑女名叫无盐,幼年时经常虔诚拜月,长大后,被群臣以品德良好为国王选进宫,但是由于外表丑陋,很久都没有被皇帝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时,国王在月光下看到她,觉得她与众不同,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风俗由此而来,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节的传统活动

祭月: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方向,全家人一起向月神祈福。

燃灯:夜晚燃起河灯,在家门口挂起灯笼,让中秋节的夜景无比美丽。

赏月:古人认为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大最圆,所以会围在一起欣赏月亮。

追月:八月十五过得不尽兴,于是八月十六继续邀请好友一起赏月。

观潮:在江浙一带,除了赏月,观潮也是一大盛事。

猜谜:灯笼上写上谜语,青年男女聚在一起猜谜,也是一种约会的形式。

吃月饼: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月饼。

赏桂花、饮桂花酒:八月十五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这个时候人们会欣赏桂花和喝自己酿造的桂花酒。

竖中秋:在广东,人们会把彩灯以竖立的形式挂起来,所以叫竖中秋。

耍禄仔:过去小孩子会成群结队游乐,嘴里唱着:耍禄仔,耍禄仔,点明灯。

扎灯笼:以前青年男女晚上出门之前都会扎一个灯笼,方便在夜晚找到自己倾心的恋人。

舞火龙:舞火龙是香港最传统的风俗,一群人舞动一条长长的火龙。

听香:以前有些男子为了在中秋节夜晚遇到自己心仪的女子,出门前都会烧香并许愿。

烧塔:小孩子捡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然后点火烧燃,一群人围着火堆。

玩兔爷:清朝时期,宫中把玉兔当成太阴君供奉,北京一带称为兔儿爷。

标签:中秋节拜月的风俗是怎么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在中秋节拜月

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