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足球资讯

奥地利国旗(奥地利国旗的演变)

时间:2022-11-01 15:40:11

“世界诸大国国旗史”专题(二)

文:小蓝星的录者

今天的奥地利只是众多欧洲小国之一,身处中欧的它,以音乐文艺之国而闻名,我们很难把它和“大国”联系起来,然而,在历史上,曾经的奥地利却是欧洲屈指可数的强国,它曾经是面积囊括几乎整个中欧的、人口欧洲第二的大国,它的王室更是长盛不衰,把持神圣罗马帝国皇位前后近400年,甚至一度在今天的荷兰、西班牙等地保有领地。

如此强盛的强国沦落到如今的三流国家不禁令人唏嘘,当然奥地利国势的兴衰不是本专题要讨论的内容,但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大背景奥地利的国旗也发生这转变更迭,下面我们就从国旗史这一视角,简单窥探下这个曾经欧洲大国的兴衰历程。

一、奥地利国旗的缘起与传说

奥地利的国旗图案,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家族的盾徽与纹章,一般认为,巴本堡家族的盾徽是其源头,该家族成员曾经在976年—1248年间先后统治奥地利,该家族的纹章采用一条银带(即白色)附在红带之上的设计,也即红白红平行带状的纹章,而且该纹章至少在公元1105年(利奥波德三世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奥地利国旗的演变

巴本堡家族的盾徽

红白红的颜色本来是代表巴本堡家族的颜色,但巴本堡前后经营了奥地利地区近300年,其红白三条纹章自诞生后,不断的在军事战争、王朝贵族活动中被使用,这对奥地利后来的家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246年莱塔河战役中腓特烈死后,该家族退出了奥地利的舞台,而其继承者——哈布斯堡家族则继承了这些颜色。

哈布斯堡家族在这片土地上更是经营了600余年,红白红三条的纹式逐渐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王朝)世袭土地的纹章,也就自然的成了奥地利的代表颜色和图案被应用在国旗上。

而除了枯燥的历史事实外,奥地利国旗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1192年,时任奥地利公爵的雷欧伯德五世带领战士参与到对抗异教徒的十字军东征。

在战争中,雷欧伯德五世英勇杀敌,以至于身着的白色战袍都被血染成红色,唯独中间腰带的一部分依然是白色,他的勇敢激励了士兵和参与战争的众人,人们纷纷效仿他,并把他战袍的样式做成旗帜鼓舞士气,这也就成了后来的奥地利的国旗。

当然,这个故事只是后人杜撰的,事实上,当时的十字军东征旗帜一直是代表教皇的银十字,而非红白红三条旗,雷欧伯德五世也未必就这般英勇。但从这个传说可以看出,在中世纪,甚至直到近代的很长时间,人们对奥地利国旗图案的认知主要还是源于战争,认为这是勇敢和鲜血的象征。

二、奥地利国旗的转变与帝国兴衰

自哈布斯堡王朝以来,红白红三条旗就成为了奥地利公国的标志,但其严格意义上也并不能算作国旗,因为从封建体制来讲,奥地利侯国、公国亦或是后来的大公国都只是欧洲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国,是其组成的一部分。只不过,奥地利之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地位比较特殊,作为把持皇位最久家族的直辖领地,奥地利可以说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中心。

奥地利国旗的演变

神圣罗马帝国晚期的盾徽,奥地利的代表图案在盾徽正中

1804年,在拿破仑的铁蹄利炮下,垂垂老矣的神圣罗马帝国解散,弗朗茨二世宣布自创帝国,奥地利帝国就此诞生,弗朗茨尝试以“奥地利”的名义统合哈布斯堡王朝君主领有和统治的土地。同时,这也代表奥地利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国家”。

新生的帝国没有选用传统代表奥地利的红白三条旗,而是选择代表哈布斯堡(家族)王朝的黑黄王朝旗,这是因为新成立的奥地利帝国并未是一个基于民族和地缘的产物,而是基于王朝和血缘拼凑而成的怪胎。

在法国大革命带来汹涌的共和和民族主义的浪潮下,它是显得那么的非主流。它是中世纪欧洲帝国的遗留物,统治着德意志人、匈牙利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兰人等众多民族,各民族操着不下10种不同语言。“奥地利”作为国家的代表和象征,很难把这些不同土地和民族的人民统合起来,这些土地和人民的纽带只有一个摇摇欲坠的王朝——哈布斯堡王朝。因而,选择王朝旗作为帝国国旗就不难理解了。

奥地利国旗的演变

代表哈布斯堡王朝和奥地利帝国的黑黄旗,1700-1867年使用

民族主义的浪潮虽然汹涌,但传到中欧也花了数十年,1867年,面对奥地利帝国最主要成员匈牙利贵族的民族主义主张,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做出妥协,奥地利帝国从一个单一制国家转变为立宪制二元君主国,由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奥皇作为国家的最高元首并组织中央政府管理军事和外交,而奥匈两国分别管理各自内部的事务,双方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而为了体现这种平等和二元,帝国“双冠”旗诞生了,它严格意义上并不是真正的法定国旗,奥地利和匈牙利分别在自己的地区使用自己的旗帜,当在需要使用代表整个帝国的时刻和场合,这面国旗才会被使用。这面旗帜基本上是将两个帝国主体的国旗元素进行叠加与拼组,国旗采用两国代表的基本色,并在中间绘制两国的国徽和象征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的皇冠和王冠。

奥地利国旗的演变

奥匈帝国“双冠”国旗,1869—1918年使用

三、当代奥地利与国旗精神的转变

同前面俄罗斯十分类似,从封建公国再到帝国最后蜕变为民族共和国,为什么奥地利的国旗也回到了最初的起点?或者说奥地利国旗是如何从代表帝国“双冠旗”变回之前的“三条旗”的?

奥地利国旗的演变

飘扬在维也纳议会大厦的奥地利国旗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与俄罗斯的三色旗不同,奥地利的红白红三条旗从未真正的退出历史舞台。无论是公国、帝国或共和国时期,它都被在不同场合使用来代表奥地利这一地区,区别只是在于它有否作为“国旗”来代表整个国家和政府,即使在奥匈帝国时期,红白三条旗还是作为奥地利区域的旗帜被社会和民间使用,并作为设计的一部分融入在奥匈帝国的“双冠旗”之中。

一战后奥地利国旗转变的最直接原因是,奥地利国家的组成与国土版图的变化。腐朽的帝国王朝将奥地利拖入了一战的深渊,战争使得奥匈帝国一败涂地,各民族纷纷独立,作为二元制主体的奥地利和匈牙利也解除了共主联邦的关系。

新生的共和国是一个单一德意志民族的共和国,而不再是以前的多民族帝国,双冠旗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这一背景下,原来的红白三条旗“老瓶装新酒”,重新成为代表国家的象征。

而除此之外,政权性质的变化也是红白三条旗作为国旗的原因。新生的奥地利共和国政权不但废除君主制,更是把之前的皇室驱逐,代表皇室的黑黄旗当然不会成为选项。

而战败后的奥地利政权危如累卵,国内更有很强的声音要求奥地利加入同为德意志民族的德国,为了来团结在战争中失利而对国家认同衰减的民众,同时也是与日益强盛的大德意志情节与认同竞争,一个充满德意志元素的泛德意志旗帜自然也不再考虑范围内,只有红白三条旗足以作为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旗帜和象征。

而今天奥地利的国旗史与一战后奥地利共和国国旗一脉相承的。二战结束后,为了使得德国的纳粹主义无法死灰复燃,同盟国对奥地利和德国分别进行了分区占领,在经历了10年的同盟国统治时期后,奥地利于1955年成立奥地利第二共和国,并宣布永久中立,作为第一共和国的继承者,奥地利继承了第一共和国的国旗、国名,仅在国徽上有所区别。红白三条旗也因而再次成为了今天奥地利的国旗(因而带有国徽的变体旗会有所不同)。

诚然,这面国旗与之前公国的旗帜如出一辙,但历史走了一圈,这面旗帜除了保留原有颜色和线条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不再是鲜血和杀戮,而是新生的共和精神和民族认同。

最后,借着奥地利共和国的两版国旗和大家玩一个国旗版“找茬游戏”,大家可以试试找出两面国旗的不同,这里提前透露一下,这些不同是有相当的历史内涵的。

奥地利国旗的演变

图一 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国旗,在第一共和国后期和奥地利联邦国时期使用(1934-1938)

奥地利国旗的演变

图二 当今的奥地利第二共和国国旗变种,加上国徽版本,代表政府等庄重场合使用(1955至今)

参考文献:

Thomas Hylland Eriksen and Richard Jenkins, Flag, nation and symbolism in Europe and America,2007.

Culturetrip,The Story Behind The Austrian Flag,2018. 03.10.

史蒂芬·贝莱尔:《奥地利史》,黄艳红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

阅读全文 发布于 2022-11-01 15:11:04 奥地利国旗

奥地利 国旗 帝国 共和国 王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