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如何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时间:2024-07-02 11:14:30

一、如何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目前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的主要措施有:  

①强化农业环境管理,制定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法规,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管理体制。  

②积极防治工矿企业(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三废”污染。  

③防治农药、化肥污染,积极推广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大力发展有机肥、复合肥,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④制定有利于农业综合开发的技术经济政策。  

⑤加强农业环境监测网建设。

二、应该如何保护和改善山峡库区的生态环境?

三峡库区是我国极为重要的敏感生态经济区,加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推动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改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科学安置库区移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技部高度重视有关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的科技工作。“九五”以来,围绕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三峡库区特色资源研究开发及适合库区发展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等方面,科技部先后启动了“三峡移民科技开发专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及生态经济系统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通过各项目的实施,在库区柑橘选育、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药资源开发以及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并建立了多个示范工程,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以三峡重庆库区为例,三峡移民科技开发专项实施十年来,累计投入科研经费6000多万元,带动投资20多亿元,在促进三峡重庆库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库区特色资源产业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科技部还会同国务院三峡办联合颁布了《三峡科技行动工作纲要(2003-2010)》,通过加强863、科技攻关等国家科技计划的衔接与支持力度,重点推动库区资源优势和科技成果向产业化优势的转变,提高库区科技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三峡移民稳定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会同国务院三峡办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开发工作的科技支持力度,促进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近期,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召开“科技促进三峡移民开发总结暨‘十一五’工作部署会议”,重点部署“十一五”科技促进三峡移民开发及对口支援工作。关于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单独立项的建议,届时将在三峡工程建设与移民开发整体科技工作安排中对相关内容进行统筹考虑

三、如何改善生态环境?

保护环境从你我他开始

1、大力节约资源,不使用或少用一次性饭盒、筷子等消费品,不浪费纸张。

2、大力节约能源,不浪费水电,随手关灯、随时关紧水龙头。

3、使用环保电池,防止汞、铬污染、慎用洗涤剂,减少水污染。

4、自觉保护生活环境,积极参与社会绿化美化活动,保护绿地、花木。

5、建议垃圾分类,清理“白色”污染,把废塑料袋打个节再扔进垃圾箱。

6、建议文明行为,从我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保护绿色环境。

7、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或步行,减少空气污染;使用无铅汽油,购买小排气量的轿车。

四、为了促进什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节水型社会?

为了促进节约用水,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节水型社会。

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

1.节约用水工作坚持统一规划、合理配置、总量控制、集约利用、提高效率的原则,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约用水机制。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节约用水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制定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政策,推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节约用水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3.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节约用水工作,拟定节约用水政策,编制节约用水规划,制定有关标准,指导和推动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计划用水制度并组织实施,指导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4.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开展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活动,将节约用水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普及节约用水知识,增强全民节约用水意识。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对严重浪费水的行为有权举报。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节约用水的公益宣传和舆论监督。

五、为什么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因为:保护生态环境,气候没有恶化,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就是保护生产力。

六、为什么党和国家要重视生态问题不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为了让人们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从根本上说,人类是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命共同体。历史地看,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的衰落与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直接相关。我国古代一些地区也有过惨痛教训,一度辉煌的楼兰文明,由于过度垦种等原因,最终难逃被埋藏在万顷流沙之下的命运。

七、什么包括环境保护 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潜力等?

生态环境指标。

环境指标是为评价环境质量而针对环境要素设定的衡量标准。环境指标的研究是伴随着20世纪中叶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而开始的,因此,当时对于环境指标的研究多集中在环境污染上。环境指标的范畴越来越广泛,已拓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

环境指标是为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八、生态环境改善的前提?

中国以碳达峰、碳中和的引向与制约,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保护,为破解全球气候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困境提供了方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绿色低碳发展尤其是抓住绿色低碳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广泛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是实现碳达峰目标及碳中和愿景的基础支撑,而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又是保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和根本性整体性好转的必要前提,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又会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在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上,一方面需要通过低碳产业转型、低碳技术创新、绿色金融创新等,带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环境等各个部门的绿色低碳转型和升级,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基于低碳绿色循环经济理念并借助智能化,将有望加快形成新型生产方式,以碳排放核查、碳中和认证为代表的绿色低碳型服务业将成为新兴产业,为不同主体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市场、更绿色的就业机会。

在高品质生活上,碳达峰、碳中和不仅关系到产业、教育、就业、社会公平等民生议题,需要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要倡导绿色采购、旧物回收、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和零碳出行等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并促进其成为公众普遍行为和社会新风尚。

在高水平保护上,碳达峰、碳中和是保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和根本性整体性好转的必要前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全面提高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气候韧性,加快建设生态适宜的人居环境,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心齐,泰山移”。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需要世界各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中国将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各自能力原则,推动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携手各国共创清洁美丽的世界

九、改善长江生态环境有效措施和作用?

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涉及的最核心、最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处理行政区与流域区之间的关系,依靠有效的跨界环境治理体系,破解流域生态保护中的问题,实现整个流域生态质量的同步、同向改善。

这就要求我们在长江流域现有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国际上一些著名大江大河的跨界治理经验,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跨行政区、大流域管理体制,确保大保护取得大成就、大成效。

树立一盘棋的全局观和整体保护观。各级地方政府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之一,其发展理念、保护理念的差异,直接决定着生态保护的实践行动和效果。

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首先要求11个省市政府及其下级政府,在地方发展中,要遵循流域生态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跳出生态保护中“一亩三分地”的狭隘观念,树立整个长江流域“一盘棋”的全局意识和整体保护意识,实现上下游、左右岸、山湖水田的综合保护。

十、什么 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库区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