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有哪些,是怎么区分的?

时间:2024-07-02 10:02:38

问题是: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有哪些?是怎么区分的?

一、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

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主要是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资源配置情况,重新分类定位;按照计划时间表,2015年在清理规范的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2020年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事业单位改革,目前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的清理规范事业单位分类的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事业单位重新分类定位改革的实施工作。

二、事业单位现状及改革走向

按照经费来源不同,事业单位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一)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1、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多为公益性、非盈利性、服务性事业单位。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财政全额供养,执行标准的国家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及社会保险规定,几与公务员无差别;编制管理相当严格。

这种类型的事业单位中,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多数转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二)财政差额拨款(定额)事业单位,多为有生产经营性收入,但不足以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开支的公益性单位。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财政予以差额(定额)补助,同样执行标准的国家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及社会保险规定;但视生产经营、经费状况不同,工资、福利待遇有的单位可能高于国家规定,但有的单位时有不达标准、不足额发放、拖欠情况发生;编制管理相对严格。

这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中,以生产经营为主业的单位将转制为企业。

(三)自收自支及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多为生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自负盈亏,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没有财政支持,特别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意既与企业没有太大的区别,可执行国家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或实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及工资福利制度,拥有较为宽泛的工资福利自主权,但必须按规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因生产经营状况不同,少数单位工资、福利待遇和退休金可能优于前二种类型;但大多数的单位工资、福利待遇和退休金不如前二种优越;编制管理相对宽松。

这二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将全部退出事业单位管理序列,成建制的转为企业。

三、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后,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事业单位分为二种类型。

(一)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卫生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这一类型事业单位,非盈利性,财政全额拨款,几与公务员无差别,稳定性好。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其特性有两点:

一是没有收费职能和权力,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

二是由财政全额拨款供养。

由于承担着本应由政府承担的基本公益服务,公益一类作为事业单位的主要类型,是国家重点保障确定要保留的事业单位,绝大部分会保持现状,但部分可能会根据职能相近原则进行必要的整合。

(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高等教育、非盈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这一类型事业单位,工资和福利来源自身营收和财政补助二部分构成,分化明显。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基本特性是部分资源可由市场配置,即存在一定经营或收费职能。鉴于此,此类事业单位一般由财政差额拨款供养。改革有三个类型的方向:

一类针对主要为行政机关提供辅助性服务或基本公益服务的,剥离其经营或收费职能,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作为一类事业单位由财政供养;

二是保持现状,允许其保留经营或收费职能,保障其基本的公益服务职能。以上两类占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大部。

还有就是一部分效益较好的,也就是收费或经营职能占据其主体职能大部,可以实现自负盈亏的中介、营利性组织,如公证处、律师事务所、园林绿化工程处、殡仪馆等,全部改企。包括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和高校也在试点取消编制,实行备案制管理,即单位保留事业属性,人员企业化。

仅供参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