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精选问答

华山论剑足球论坛(三次华山论剑)

时间:2022-08-27 06:40:05

澎湃新闻记者 虞涵棋

三次“华山论剑”,如何做到一浪更比一浪“绝”?

在金庸笔下,武学顶尖盛会“华山论剑”一共举行了三次。

“华山论剑”这个典故后来常用于形容参与人员水平顶尖、过招公开公正的学术争鸣。那么,每年在上海举办、世界顶尖学术奖项得主参与人数冠绝亚洲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LF),担得起科学界华山论剑的比喻,而且今年恰好办到第三届。

有意思的是,三次华山论剑被许多武侠迷评价“一届不如一届”,不仅前辈高手“五绝”凋敝,还有江湖上的狂妄之徒赶来班门弄斧。而明天即将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规模和质量却保持稳定上扬的态势,老中青三代人才均衡发展。

以下几组数据对比就很直观:

参会诺贝尔奖得主人数:第一届26、第二届44、第三届61;

参会图灵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等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第一届9、第二届21、第三届70+;

参会中外院士及青年科学家人数:第一届35、第二届100+、第三届200+;

参会科学少年人数:第一届10、第二届12、第三届50+。

今年以来,国际学术交流受到新冠疫情的大幅限制。虽然疫情挡住了大部分国外科学家线下参会的热情,但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能够通过网络直播串联线上线下、国内国外,风景这边独好,关键因素何在?

第一,是让“前浪”和“后浪”互相助推,激荡澎湃,老一辈“五绝”、“老顽童”们现场指点,中坚力量“郭靖”、“黄蓉”们铿锵切磋,甚至新一代的“杨过”、“小龙女”们也风采夺目。

回望3年之前,第一届论坛当时已经是国内规模最大、诺贝尔奖科学家参加人数最多的科技盛会,仅次于瑞典诺贝尔颁奖典礼、德国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为亚洲之最。

然而,26位诺贝尔奖得主,9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奖等世界著名学术奖项获得者,17位中国两院院士、18位中外杰出青年科学家,10名上海选拔的科学少年,这些不同梯队人才的头脑风暴还没有充分激发,互动模式稍显单薄。

当时,论坛尾声部分的“桌布论坛”成为互动气氛的高潮,顶尖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就人类的共同命运在桌布上写下各自见解,科学少年在旁观看。

到了第二届,科学少年作为“桌布论坛”上的清新力量受到了更多关注。15岁的谈方琳同学年龄最小,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参会,并用英语自如与诺奖得主交流。

三次“华山论剑”,如何做到一浪更比一浪“绝”?

此外,为了凸显青年科学家的声音,第二届论坛又想出了“五张论坛”的形式,即每位青年科学家限5张PPT、5分钟演讲,与顶尖科学家做5分钟一对一的交流。

当“后浪”翻涌,“前浪”不甘沉寂。在第二届论坛上,老一辈顶尖科学家们更为活跃,被记者捕捉到了不少“互怼”与“点赞”的瞬间。

例如,当沃尔夫农业奖得主哈里斯•李文介绍了地球生物基因组计划,表达对地球生物多样性消失的担忧,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让•马里•莱恩却反驳道:“生物多样性消失了,我们就去创造新的生物多样性。”80岁的他甚至顽皮地冲观众们吹了下口哨。

随后,当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在台上呼吁科学家将论文发表在开源平台而非商业期刊上,让所有人都可以免费阅读、使用数据时,莱恩又连连点头,不动声色地竖起了大拇指。

澎湃新闻获悉,在第三届论坛上,“桌布论坛”、“五张论坛”这些亮点环节不仅都会保留,且成熟改进。

“五张论坛”加入专业观众交流环节,由相关高校或研究机构的专业观众实时提问,青年科学家即时作答,强化论坛的专业性、互动性。

参会科学少年人数则达到了50余人,从全国范围内遴选产生,将以桌布论坛、讲座交流、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与顶尖科学家交流互动。他们年纪在15到18岁之间,却已在科研领域取得一定成绩,其中不乏物理、数学等学科国际奥赛金牌得主和SCI期刊论文第一作者。

第二, 是不断更新“论”的主题,把握时代脉搏,讨论细分专业,论病毒科学的战疫之剑、论量子信息的微观之剑、论天体物理的天问之剑、论化学材料的造物之剑。

第一届论坛参会人数相对较少,主题峰会也只有4个,分别是光子科学与产业、生命科学与产业、创新药研发和转化医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

到了第二届,主题峰会增加到了8个:人工智能算力算法、脑科学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创新药研发与转化医学、生命科学、碳氢键与新化学、新能源与新材料、黑洞与空天科技、经济与金融。不仅范围拓展,主题也更为紧凑明晰。

此外,第二届论坛新增堪称头脑风暴“马拉松“的“莫比乌斯论坛”。我们知道,莫比乌斯带的正面和反面合一,看上去像无穷大符号。全体参会顶尖科学家坐在形如莫比乌斯带的座位上,每人独立发言3分钟,畅想和预判未来20年科学、宇宙和人类的样态。

三次“华山论剑”,如何做到一浪更比一浪“绝”?

这样的极限碰撞效果火热,几个回合下来,科学家们迅速切中要害。兰迪·谢克曼对商业批判和影响因子的批判引发大讨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巴里·巴里什直接放弃了原有的关于引力波的发言稿,抒发对科学评价问题的担忧。更有现场观众再次抛出“钱学森之问”,至少有三名诺奖得主对中国的“诺奖前景”做出了积极的判断。

第二届论坛专门设立的“国际大科学计划”战略对话更是直面热点话题、争议话题的伏笔。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率先上台,一开口就是“反对”国际大科学计划,强调个人的天才灵感,随即引来粒子物理学泰斗大卫·格罗斯的反驳。

第三届的主题峰会数量达到了惊人的70余场,话题更为细分,前沿性更为突出。例如,在天体物理领域,新科诺奖得主、银河系中心黑洞发现者安德烈娅·盖兹,人类首张黑洞照片背后的“首席摄影师”谢普德·多尔曼都带来各自的分享,并与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信条》、《星际穿越》等知名科幻电影的科学顾问基普·索恩等同台共话另一热点领域引力波。

第三届论坛特设病毒之战——世界顶尖科学家病毒峰会,邀请新科诺奖得主、丙肝病毒发现者哈维·阿尔特,宫颈癌病原体——乳头状瘤病毒发现者哈拉尔德·楚尔·豪森等病毒学专家描绘人类对抗病毒的持久战役。埃里克·马斯金、托马斯·萨金特、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等7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将把脉疫情中的全球经济,展望全球经济复苏之途。

针对极端天气现象增加,洪水、山火等灾害频发,第三届论坛设立共同家园系列峰会,农业与粮食、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每个话题都不能被落下。

第三,是上海科研环境与创新产业的发展,对顶尖人才产生长效吸引力。“华山”绝非在“论剑”的那几天才有群英荟萃。

库尔特·维特里希就是首批来沪工作并拥有“中国绿卡”的诺奖得主之一。他受聘上海科技大学教授,能准确叫出每位学生的中文名字。

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长期保持合作关系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巴瑞·夏普莱斯则表示,“如果有一天,因为‘点击化学’研究再度获得诺奖,这是对我和中国同事一起工作的肯定。”

根据主办方“剧透”,第三届论坛将见证多项协议签署、机构设立或项目启动,包括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全球云启幕,世界顶尖科学家发展基金会揭牌,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国际联合实验室奠基暨科恩伯格、莱维特实验室进驻等。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栾梦

华山论剑足球论坛

科学家 论坛 第三届 诺贝尔 第二届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章